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病害之一 混凝土碳化现象 二维码
混凝土碳化是混凝土所受到的一种化学腐蚀。空气中CO2气体通过硬化混凝土细孔渗透到混凝土内,与其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碳酸盐和水,使混凝土碱性降低的过程称为混凝土碳化,又称作中性化。混凝土的碳化不仅影响工程验收,而且破坏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和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混凝土的碳化。 影响混凝土碳化现象的内在因素有水泥品种、用量、水胶比、施工质量和后期养护质量。外界因素像温度、相对湿度、冻融和渗漏等。至于水泥品种和用量,水胶比等要结合施工的具体要求分析,这里我们就不在详细叙述了。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浇筑和振捣方式,并加强施工管理,以确保混凝土结构致密,以提高混凝土抗碳化能力。混凝土表面及结构的致密性对其抗碳化能力有一定影响,振捣不密实,造成混凝土强度低,蜂窝、麻面、空洞多,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的渗入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在施工过程中,应适当延长拆模时间以防止混凝土裸露失水,应尽早包裹、覆盖混凝土表面或采取其他技术措施以避免混凝土失水。养护好的混凝土,具有胶凝好、强度高、内实外光和抗侵蚀能力强,能阻止大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侵入其内,延缓碳化速度。 混凝土建筑物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直接影响混凝土含水率和碳化速度系数的大小。过高的湿度,使混凝土孔隙充满水,二氧化碳不易扩散到水泥石中,过低的湿度,则孔隙中没有足够的水使二氧化碳生成碳酸,碳化作用都不易进行;当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为50%~70%,混凝土碳化速度最快。因此,混凝土碳化速度还取决于混凝土的含水量及周围介质的相对湿度。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下部的碳化程度较上部轻,主要是湿度影响的结果。 在混凝土浸水饱和或水位变化部位,由于温度交替变化,使混凝土内部孔隙水交替地冻结膨胀和融解松弛,造成混凝土大面积疏松剥落或产生裂缝,导致混凝土碳化。渗漏水会使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流失,在混凝土表面结成碳酸钙结晶,引起混凝土水化产物的分解,其结果是严重降低混凝土强度和碱度,恶化钢筋锈蚀条件。 混凝土的碳化是引起钢筋锈蚀、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混凝土的碳化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工程人的高度重视。
文章分类:
常见问题
|